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论当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愿景

来源:当代音乐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当前我国的教育方式中,对音乐教育的关注度远不及其他主干学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非是教育工作者不认可音乐教育的功能,而是他们忽视了音乐教育所能够给学生带来的精神层

当前我国的教育方式中,对音乐教育的关注度远不及其他主干学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非是教育工作者不认可音乐教育的功能,而是他们忽视了音乐教育所能够给学生带来的精神层面的素养提高。理想情况下的音乐教育以创造性,审美实践活动为主要开展内容,这与当前经济型社会关于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不谋而合,满足了社会对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现在的音乐教育方式,在满足社会层面人才素质培养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对精神层面素养的提高。传统的音乐教育集中关注的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程,而忽略了音乐所独具的情境和氛围,学生脱离音乐情境所学到的创造和表演内容难免显现出和理想情况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相悖的非艺术和反艺术的形式。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文化创新意识的缺失,音乐教育的意义也就难以实现。为此,笔者提出应当加强民主精神和主体意识作为音乐教育活动的动力来源,创造一个人人参与其中,共享音乐的生活方式和参与审美实践活动的音乐教育方式。

一、以审美实践为核心的当代音乐教育

审美是音乐教育培养的最终目的,会欣赏音乐的人一定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将审美实践作为当代核心音乐教育的理念,在音乐教育界获得了普遍推崇。相关学者和当代的音乐教育家们纷纷表示,只有将具有革命性的全新价值观和培养目标的音乐教育融入传统教育模式之中,才能全面的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培养出精神和物质层面都较为富足的复合型人才。美国教育学家贝内特·雷默曾指出,音乐教育应该集中在让学生通过和音乐的接触,培养理解、欣赏音乐的方式和方法,从内心产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到音乐的学习和接触当中。这一说法强调了参与音乐实践过程中人内心的心理活动状态和对音乐的感悟和体会,能驱动人向着更高标准的审美方式进步和发展,从而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此外,音乐所具有的独特性还表现在学生能够结合音乐即兴的表演和演奏。这一过程中音乐与学生自身的感知和聆听能力相结合,以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展现出来,让学习者通过内心对音乐的感觉形成了音乐实践的实质性体验。与其说音乐体验更注重对感知的意义,不如说音乐体验者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理解丰富多样的音乐情感。另一方面,对于当今高等院校中的音乐教育,需要结合民主精神和民主理想作为当代音乐教育的新目的和新方向。

二、推行“知行统一”的音乐教育愿景

身为音乐教育的参与者,在对未来的音乐教育发展方向做出展望之前,首先应该认清当前现实中历史情境为音乐教育所带来的影响。目前阶段的音乐教育正经历着从单一技能的模仿传授向复杂复合型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转变的过程。很多实践性的研究表明,音乐教育并不是单纯技巧的模仿和传授,而是一种与文化、历史和社会等多元性因素相关的全方位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能够体现足够高的文化自觉性和主体意识。当前音乐教育的体验和表演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教师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制定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注重对音乐原创性、即兴创作和涵盖多元文化、合作学习等多种交流方式的培养。当代音乐教育涵盖着复杂的历史情境,能够表现出的社会文化特征也十分丰富。同时教育的对象也前所未有的广泛。新文化表象对不同的受众而言都有着不同的感受。此外,音乐教育者还应该将本土的文化和传统音乐相结合,提高学生对音乐世界的兴趣,促进其深入理解和音乐情怀的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的音乐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对音乐实践的重视程度,同时多角度地推行音乐教育的新模式,让音乐教育的受众能在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中感受音乐所创造的氛围和意境,从中近距离的感觉音乐教育的内涵与本质。坚持知行统一的音乐审美实践观,也能为音乐教育取得实质性的成效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推行民主理想和民主精神结合的教育理念,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

当前我国的教育方式中,对音乐教育的关注度远不及其他主干学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非是教育工作者不认可音乐教育的功能,而是他们忽视了音乐教育所能够给学生带来的精神层面的素养提高。理想情况下的音乐教育以创造性,审美实践活动为主要开展内容,这与当前经济型社会关于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不谋而合,满足了社会对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现在的音乐教育方式,在满足社会层面人才素质培养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对精神层面素养的提高。传统的音乐教育集中关注的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程,而忽略了音乐所独具的情境和氛围,学生脱离音乐情境所学到的创造和表演内容难免显现出和理想情况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相悖的非艺术和反艺术的形式。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文化创新意识的缺失,音乐教育的意义也就难以实现。为此,笔者提出应当加强民主精神和主体意识作为音乐教育活动的动力来源,创造一个人人参与其中,共享音乐的生活方式和参与审美实践活动的音乐教育方式。一、以审美实践为核心的当代音乐教育审美是音乐教育培养的最终目的,会欣赏音乐的人一定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将审美实践作为当代核心音乐教育的理念,在音乐教育界获得了普遍推崇。相关学者和当代的音乐教育家们纷纷表示,只有将具有革命性的全新价值观和培养目标的音乐教育融入传统教育模式之中,才能全面的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培养出精神和物质层面都较为富足的复合型人才。美国教育学家贝内特·雷默曾指出,音乐教育应该集中在让学生通过和音乐的接触,培养理解、欣赏音乐的方式和方法,从内心产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到音乐的学习和接触当中。这一说法强调了参与音乐实践过程中人内心的心理活动状态和对音乐的感悟和体会,能驱动人向着更高标准的审美方式进步和发展,从而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此外,音乐所具有的独特性还表现在学生能够结合音乐即兴的表演和演奏。这一过程中音乐与学生自身的感知和聆听能力相结合,以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展现出来,让学习者通过内心对音乐的感觉形成了音乐实践的实质性体验。与其说音乐体验更注重对感知的意义,不如说音乐体验者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理解丰富多样的音乐情感。另一方面,对于当今高等院校中的音乐教育,需要结合民主精神和民主理想作为当代音乐教育的新目的和新方向。二、推行“知行统一”的音乐教育愿景身为音乐教育的参与者,在对未来的音乐教育发展方向做出展望之前,首先应该认清当前现实中历史情境为音乐教育所带来的影响。目前阶段的音乐教育正经历着从单一技能的模仿传授向复杂复合型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转变的过程。很多实践性的研究表明,音乐教育并不是单纯技巧的模仿和传授,而是一种与文化、历史和社会等多元性因素相关的全方位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能够体现足够高的文化自觉性和主体意识。当前音乐教育的体验和表演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教师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制定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注重对音乐原创性、即兴创作和涵盖多元文化、合作学习等多种交流方式的培养。当代音乐教育涵盖着复杂的历史情境,能够表现出的社会文化特征也十分丰富。同时教育的对象也前所未有的广泛。新文化表象对不同的受众而言都有着不同的感受。此外,音乐教育者还应该将本土的文化和传统音乐相结合,提高学生对音乐世界的兴趣,促进其深入理解和音乐情怀的培养。三、结语综上所述,当代的音乐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对音乐实践的重视程度,同时多角度地推行音乐教育的新模式,让音乐教育的受众能在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中感受音乐所创造的氛围和意境,从中近距离的感觉音乐教育的内涵与本质。坚持知行统一的音乐审美实践观,也能为音乐教育取得实质性的成效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推行民主理想和民主精神结合的教育理念,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参考文献:[1]柏拉图.柏拉图对话集[M].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420~421.[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430.[3]库恩.走近真实—科学、意义与未来[M].龚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4]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32.[5]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推进愿景[M].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6]李晓陶.论当代音乐教育改革[J].教育前沿,2006(02):93~94.

文章来源:《当代音乐》 网址: http://www.ddylzz.cn/qikandaodu/2020/0814/500.html



上一篇:当代学龄前儿童图书插画艺术探究
下一篇:多元发展的音乐教育——罗兰乐队课程!

当代音乐投稿 | 当代音乐编辑部| 当代音乐版面费 | 当代音乐论文发表 | 当代音乐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音乐》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