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技艺视角下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

来源:当代音乐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摘要:技艺是传统艺术的核心要素,是保障一门艺术存在和延续的关键,也是维护其特征和样貌的核心依据。从技艺的视角研究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既可窥之门径,又行而有效。

摘要:技艺是传统艺术的核心要素,是保障一门艺术存在和延续的关键,也是维护其特征和样貌的核心依据。从技艺的视角研究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既可窥之门径,又行而有效。

作者简介:王廷信,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9ZD01)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华传统艺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是自非物质文化研究兴起之后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传承什么?如何传承?都是中华传统艺术当代传承的核心问题。就传统艺术本体而言,技艺是其核心,如果一门艺术的技艺消失了,这门艺术就已经消亡了。所以,技艺是保障一门艺术存在和延续的关键,也是维护其特征和样貌的核心依据。中华传统艺术门类众多、风格各异,是数千年来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积累的结果,这种积累主要集中于技艺层面。进入当代社会,一些传统艺术门类的技艺濒临灭亡,导致这些艺术门类出现衰势。因此,以技艺为视角讨论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为何要从技艺视角入手

无论我们赋予艺术多么崇高的地位,都很难回避一个问题,那就是艺术永远都是以作品形式存在的。具体可感的作品的存在才意味着艺术的存在。但保障艺术作品存在的核心因素,不是表达艺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固体、液体、气体、光等,而是将这些物质材料按照特定结构组织成艺术作品的技艺本身。正是技艺的核心地位以及艺术家对技艺的掌握,才让一件件生动的艺术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笔者曾对艺术概念作过界定,认为艺术是以情感为内核的感性形式,这种感性形式之所以给人带来美感,是因为艺术是以作品形式呈现的,艺术作品又是有特定结构的审美形式,而这种特定结构则是构成艺术作品的技艺。这就意味着没有技艺,就没有艺术作品,也就没有艺术。

艺术的创作技艺是人类从实践中摸索和感悟到的,是人类经验的产物。实践包括生产和生活两大领域,最初体现出显著的实用特征,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类物质生存之需。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一部分曾用于满足生存之需的经验不再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了,但人类曾在其中体会到的可以表达情感、获得愉悦的事物便被用于艺术创作。这些事物包括人类曾在物质实践活动中因警示而发出信号的声音、因交流而使用的语言、制造生产工具和生活器皿的经验、捕获猎物的装扮、庆祝丰收仪式中的肢体动作,等等。我们可以从人类学文献中找到大量这样的例子。而当人类将这些从生产和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用于艺术创作,使其结构成以情感人的艺术作品时,这些实践经验就逐步演化为艺术创作的技艺,进入艺术这个专门领域。这种现象在原始社会末期已经较为普遍,以用于造型的石器、壁画、岩画以及用于表演的歌舞、戏剧为代表。当最初的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出现之后,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明显,一部分人成为身怀创作技艺的艺术家,以具体生动的艺术作品作为生产目标专门从事艺术创作。中华传统艺术也不例外。

中华传统艺术大致可以归入两大类:一是造型艺术,二是表演艺术。造型艺术主要包括书法、篆刻、国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园林等七大门类;表演艺术主要包括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等五大门类。前者偏静态,后者偏动态。这12个艺术门类凝结了中国人在创造艺术的历史上所积累的众多智慧和经验。这些智慧和经验的核心就是各个艺术门类的创作技艺。时代发展到今天,这些艺术门类有的传承得较好,有的则不尽如人意。相当一部分技艺因未能妥善传承而消失,甚或濒临灭绝。创作技艺的消失就意味着艺术的消失。所以,我们今天才对传统艺术和技艺进行挖掘、抢救、保护,进而传承。

技艺的核心是艺术家在艺术创造过程中所使用的创作方法,主要包括对于艺术媒材、工具、创作技巧的驾驭。中华传统艺术是在中国漫长的农耕社会时段生长起来的。进入现代社会,西方发达国家的艺术随着其文明形式对中国的影响而涌入中国的大门,强烈改变着中国人的审美风尚,从而使中华传统艺术从整体上遭到威胁。当中国自己的传统艺术不再"为时所尚",乃至为人遗弃时,创造传统艺术的技艺也就失去用武之地。只有当中国国力强大,我们有时间、有精力对中国和西方的艺术特性充分了解之后,才会意识到每个民族在艺术创作上积累的技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中华传统艺术创作技艺的价值才会被我们重新审视。而当我们发现这一点时,却也发现我们数千年积累的许多创作技艺已经或正在消失。基于此,我们认为从技艺的角度来探索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问题是最为有效的。

文章来源:《当代音乐》 网址: http://www.ddylzz.cn/zonghexinwen/2020/0729/444.html



上一篇:凌威廉:追寻古典音乐的希望/大公报记者 李亚清
下一篇:流于“炫技”却疏远了心灵?当代诗歌创作究竟

当代音乐投稿 | 当代音乐编辑部| 当代音乐版面费 | 当代音乐论文发表 | 当代音乐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音乐》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