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代音乐》刊物宗旨[05/29]
- · 《当代音乐》征稿要求[05/29]
- · 《当代音乐》投稿方式[05/29]
- · 《当代音乐》收稿方向[05/29]
- · 《当代音乐》数据库收录[05/29]
- · 《当代音乐》栏目设置[05/29]
国乐艺术家方锦龙:身有侠气,想做音乐界的李(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这档节目把传统礼乐文化打散揉碎,进行细致解读,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相信观众会有共鸣。山东是礼乐文化的传承地,山东最应该来做《中
这档节目把传统礼乐文化打散揉碎,进行细致解读,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相信观众会有共鸣。山东是礼乐文化的传承地,山东最应该来做《中国礼 中国乐》这样的文化节目。我认为除了做这档节目,山东还应再做一些国风文化、礼乐文化、国潮音乐会等,与时俱进地把更多传统文化传递给年轻人。
方锦龙:我打一个比方,我其实是把苹果和梨嫁接在一起,结出了一个新的品种叫苹果梨,但是我没有把苹果和梨丢掉,原汁原味的苹果还在,梨也在。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儿才是正道。
齐鲁晚报:《中国礼 中国乐》将古代礼乐制度与当代礼仪习惯结合,从相见礼、婚礼、饮食礼、成人礼、尊师礼、容止礼等方面介绍礼仪文化。您作为专家和演出嘉宾,对这档节目有什么感想?
创新不离根儿
齐鲁晚报:民族音乐大众化传播如何“出圈”?
我的家乡在安徽安庆,那是长江边上,自幼接触的是江南丝竹、黄梅戏等;15岁到25岁,我在山东生活,这是黄河流域,我在名家荟萃的专业团体、在民族音乐的海洋里如饥似渴地学习,潜移默化中形成我性格中好客、讲义气的一面;1988年到珠江边扎根岭南文化,又创作了很多广东音乐原创作品。所以我是喝了长江、黄河、珠江“三江水”长大的“混江龙”。
方锦龙:节目中我们讲解传统国乐乐器,同时创作、演奏国乐,还原古代礼乐运用情景。这档节目呈现的每一个故事、每一种礼仪、每一段音乐以及礼仪专家的专业讲解,都很用心。节目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礼和乐文化,老百姓一听就懂,这点非常重要。
齐鲁晚报:1988年,您从工作了10年的原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调入原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游走在演奏家、指挥家、词曲家、歌手、制作人等身份、职业中,钻研传播岭南音乐,后来又触类旁通、博采众长融各种民族乐器于一体传播国乐。一路走来,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方锦龙:每年各大卫视的跨年晚会都会有火爆的节目,但是跨年晚会中的器乐节目很少,如果有,也是以钢琴等西方乐器为主,民族器乐节目一直被忽视,或者说几乎没有。当年参加晚会时,我跟导演的想法是要打破这种现象,去展现我们东方特色的民族民间乐器,所以这个节目就融合了五弦琵琶、锯琴、艾斯拉吉、西塔尔、尺八、三味线、中阮等多种乐器,而且还和我的制作师朋友为这个节目特意制作了一把独特的高音琵琶,模仿曼陀铃的音色。主要突出的是东方乐器的魅力。
在广东尝试了多年的演奏、创作后,我又觉得只在业内传播国乐还不够。2000年,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成立了以个人名义命名的“锦龙音乐工作室”,我可以更加广泛地去传播新国乐。我去全国各地游学,吸纳更多的传统音乐元素,希望能兼容并蓄地来传播弘扬新国乐。
对传统民族音乐抱有敬畏之心。我认为,艺术一定要讲究“真、善、美”,真是科学,善是信仰,美是艺术。在传统文化面前,我就是一滴水,我感觉学得越多自己越渺小,李小龙一直是我的偶像,他把武术融会贯通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传播到世界各地去。我曾经想,我们能不能做音乐界的李小龙?把具有时代气质、民族特色的国乐传播到世界各地去。我希望更多的音乐人来创新、突破,要让民族音乐焕发新的活力。
方锦龙:对我来说,这么多年,生命在于折腾。
著名国乐艺术家、当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方锦龙,可谓民族音乐领域的顶流音乐人,他演奏的《琵琶行》《静夜思》《临安遗恨》《十面埋伏》《忆江南》等曲目流行度极高。方锦龙从艺四十多年,会演奏全世界过百种民族乐器,访问过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传统文化守望者”。
观众一听就懂
文章来源:《当代音乐》 网址: http://www.ddylzz.cn/zonghexinwen/2022/0706/1536.html